南方科技大學:新時代高等教育創新的深圳樣本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0年08月26日 版次:B21
最近,“中國通”、英國歷史學家邁克爾·伍德因《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火了。他一年前拍攝了另一部代表作《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其中第三集《中國創造》,他走進南方科技大學,講述了南科大如何創新創造,如何開創中國高等教育奇跡的故事。
與邁克爾·伍德一樣,許多人將南科大視為講述特區乃至中國新時代創新發展的典型故事。
十年里,在西麗塘朗山下,一場聲勢浩大的教育試驗正在特區千分之一的土地上展開。這是新時代里,特區向著教育夢想的又一次出發。
時光為這場試驗增添了厚重的分量,而始終奔騰在特區血脈中的創新基因,則給了這所新創高校得以快速前行的矯健步伐。
自籌建之初,南科大就承擔了國家和深圳賦予的雙重使命: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創新引領區域轉型升級、提升深圳城市競爭力。十年砥礪奮進,如今,這所大學已然成為觀察特區的重要視窗,成為梳理深圳的改革創新成就繞不過的話題。
新時期,新使命。特區建立四十年后的今天,在深圳邁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道路上,南科大以新速度奔跑,從新起點出發,新的南科大故事,將在南海之濱精彩抒寫。
十年創校,譜寫新時代的特區故事
最近幾年,全球高等教育界從事教育質量評鑒工作最為知名的四大機構——泰晤士、QS、USNews與軟科都開始關注南方科技大學的學術水平和辦學成果,在它們推出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和年輕大學排行榜中,南科大頻頻出現,排名位置也越來越前,在多個榜單中進入中國內地高校前十位。
這是新興大學中值得關注的“南科大現象”,也是深圳高等教育在新時代跨越式發展的最有力寫照。
時光回溯到2007年年初,“南方科技大學”這個名字首次在深圳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當時,深圳的高等教育已經有了一定發展規模,但高水平大學的建設步伐仍難以比肩特區的發展速度,日益增長的城市的科技創新需求仍然缺乏有力的源頭創新作為支撐。
2007年被視為深圳高等教育重要的一年,深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提出“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是第一戰略、根本戰略”,以及“跨越式發展高等教育”的目標。這一年,深圳堅定決心創辦南科大,通過打造這所新型研究型大學,貢獻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圳方案。
2008年3月28日,南科大校區拆遷啟動。三個村整體拆遷,成為深圳史上最大的拆遷工程之一。
2008年7月,深圳市成立南方科技大學(籌)創校校長遴選委員會和校長招聘工作小組,全球遴選校長。
2010年12月20日,教育部正式批準籌辦南方科技大學。
2012年4月,南科大正式獲批“去籌轉正”。
2018年5月,南科大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快速完成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這也是內地新辦高校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時間最短的學校。“南科大速度”創造了中國高校史上的奇跡。
“十年磨一劍!”2020年,即將迎來十周年校慶的南科大,已欣見碩果滿枝——在2020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位列中國內地第8位,2021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內地第14,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輕大學(創校50年以內)排名中,南方科技大學排中國內地第1、全球第47位。南科大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國際化辦學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社會聲譽與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創辦之初,南科大就植入了“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以創新破解發展中的困難——
如何破解“一考定終生”的選拔難題?南科大在全國率先實施“631”基于高考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一改以往高考的錄取模式,全新的評價體系能更全面地評估學生學習力和創新力;在新高考改革逐步深入的過程中,這種多元選才的招考模式越發受到其他重點高校的青睞。
如何鍛造國際一流的教師隊伍?南科大全面實施國際通用的終身聘期制、準終身聘期和固定聘期制,不斷完善對教師分類聘用、考核評估的制度體系,建立教師晉升和退出機制,激發出高水平教師隊伍的育人動力和創新活力。
如何通過有效機制提升大學治理能力?南科大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將國際先進經驗與中國發展實際相結合,構建了獨具特色的理事會治理體制。在辦學實踐過程中,南科大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著力構建、梳理與現代大學制度相適應的制度體系,科學搭建治理框架;依托黨的組織制度體系的優勢,堅持黨管辦學方向,堅持黨管意識形態,堅持黨管干部人才,堅持黨管改革發展,在組織制度、結構形態、運行機制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將黨的組織制度體系優勢融合進治理體系;堅持依法辦校、科學民主決策,有效協調學校和院系的關系、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學術管理與行政管理的關系等,切實提高治理效能。南科大黨委書記郭雨蓉指出,南科大落實“黨的全面領導+現代大學治理”,加強頂層設計,牢筑基層黨建根基,扎根中國大地,創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爭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范例。
建校以來,南科大在現代大學制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上“新益求新”,“闖”出新路徑,“創”出新局面,耕耘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試驗田”上,漸漸收獲教育最迷人的成果。
《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排名主任編輯費爾·巴蒂說:“南科大是中國新上榜大學中排名最高的大學,首次在世界大學排名上亮相就進入全球350強,這對于一所年輕的大學來說,是了不起的成就,更體現了中國出色的科研和教學水平。”
砥礪創新,融入深圳基因的辦學實踐
“南科大發展最大的優勢是深圳。”南科大校長、中科院院士陳十一曾這樣說。
從全國來看,從2007年提出創建南科大迄今的十余年間,中國高等教育從規模走向效益,更追求特色和質量。對南科大而言,其發展并非摸著石頭過河,而是從一開始就借鑒世界一流大學的先進經驗,進行了頂層設計,并在國家部委、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扎實推進和落實。
而從地方來看,深圳重視高等教育的觀念已經相當深入。全社會對改革創新的熱切期待,與深圳包容開放的改革氛圍,是哺育南科大快速成長的沃土。
一流的城市,需要有一流的大學。
也正因此,深圳在近年來調動了極大的資源,以極具想象力的未來眼光加大投入,努力推動高等教育駛上了快車道。南科大的故事便是最佳的案例。
城市為大學給予全方位的資源保障——
深圳將南科大的建設放在服務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和提升城市競爭力戰略布局的重要位置上,不斷加大投入,各種資源給予最大的支持。
深圳拿出千分之一的土地來辦南科大,這在寸土寸金的特區,已體現出最大的決心。在政府多個部門的努力下,這座“九山一水”的美麗校園二期工程建設項目將如期交付,新的工學院、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學生活動中心、書院宿舍等一批全新設施,將大力提升南科大硬件基礎設施水平。
積極推動學校治理的改革創新——
2011年5月,深圳市政府制定頒布《南方科技大學管理暫行辦法》,以“一校一法”形式創新和規范學校的管理和運作,保障辦學自主權;2015年11月,學校出臺《南方科技大學章程》繼續完善學校治理制度,以法規形式明確了學校的權、責、利,構建了特色的理事會治理體制。
給予科技創新發展的堅實平臺——
近年來,在深圳的支持下,南科大建起了三個諾貝爾獎級獎項得主牽頭并命名的研究機構:格拉布斯研究院、深圳杰曼諾夫數學中心、斯發基斯可信自主系統研究院;建設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深圳市材料基因組大科學裝置等,搭建生態環境部重點實驗室、深圳應用數學中心(深圳市首個國家級數學中心)等,在城市的創新實踐中發揮大學的功能和作用;
疫情初期,南科大聯合附屬第二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在世界上首次揭示滅活新冠病毒真實形貌,這正是依托了南科大領先的冷凍電鏡中心與附屬二院的P3實驗室。南科大冷凍電鏡中心于2018年11月揭牌成立,中心全面建成后將成為中國最大規模冷凍電鏡設施中心之一,將配套當前世界最先進的冷凍電鏡儀器設備,其綜合研究能力可達到全球同類實驗室前5%的水平。此外,2018年11月,被譽為全球超級計算產業“奧斯卡”的全球超算大會上公布的全球Top 500超算集群排名中,當時剛剛安裝完畢的南科大超算集群“太乙”位列全球第127位,居國內高校第二位。南科大在超算上的超前布局,為學校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材料等基礎學科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此前曾有媒體評論,南科大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創新帶來了六大經驗——來自辦學理念、治理體系、培養模式、人事管理、科研制度、黨建工作中的創新:
辦學理念上,以“扎根中國大地,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為辦學追求,突出“創知、創新、創業”的辦學特色,強化“小而精、國際化、創新型”;治理體系上,“一校一法”形式創新和規范學校的管理和運作,保障了辦學自主權,理事會機制加強了重大問題決策,保障了辦學資源;培養模式上,率先改革招生制度,創立了“基于高考的綜合評價錄取模式”(簡稱“631模式”),這一模式被國內多所高水平大學學習借鑒;以“學分制、書院制、導師制”和“個性化、精英化、國際化”全面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著力鍛塑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人事管理上,完善了“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擇優聘用、合同管理”的全員聘用制度,實施開放的創業政策,鼓勵教授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科研制度上,推進開放式科研體系建設,積極鼓勵學者之間、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實行獨立課題組項目負責人制(PI制);黨建工作上,堅持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充分發揮黨委核心領導作用,結合實際推動新時代高校黨建創新,構建形成“黨的全面領導+現代大學治理”的高校黨建的模式。
系統創新取得了顯著辦學成效,也贏得了各界對南科大的贊譽。南科大國際咨詢顧問委員會由多位世界一流大學校長擔任委員,他們為學校出謀劃策,每年南科大都給他們帶去新的驚喜。“在南科大的所見令我們非常振奮,在過去的20多年里全球各地成立了很多新的高校,南科大是其中非常優秀的一所。”美國萊斯大學校長大衛·李伯隆表示。時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校長塞繆爾·斯坦利則表示,南科大的同學非常優秀,學校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有這么大的發展,令人驚嘆。
精彩創夢,探索跨越發展的南科路徑
不得不承認,南科大作為一所一直備受關注的大學,生逢其地,也生逢其時。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背景下,在改革開放事業的堅實成果基礎上,深圳得以用世界眼光、一流標準,去追逐、成就城市的高等教育之夢。既然要辦,就要辦成,就要辦好。
而正是出于改革發展的底氣與對標世界的高度,南方科技大學作為一所新辦大學,才能走出超常規發展之路,贏得各界矚目:
學科全面發展崛起“高原”。一年前,南科大臨床醫學等專業正式通過教育部審核予以備案,隨后,學校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籌建聯合醫學院。醫學院的成立,標志著南科大進入理、工、醫學全面發展的新階段,理工醫文交叉融合的“新醫科”發展體系也將逐步建立;近年來,南科大入選了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六個學科進入重點學科。數學、物理學、生物學、力學等四個學科在較短時間內建成博士點;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等學科已快速躋身ESI全球排名前1%。
實驗室里的學生
科研成果頻頻攀越“高峰”。一年多來,南科大在科研方面“戰績”突出,師生高水平學術成果涌現。單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就有物理系張立源團隊合作研究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梁永曄課題組團隊實現分子催化劑高效電還原二氧化碳,化學系田瑞軍團隊整合蛋白質組學助力“癌癥之王”的精準診療。其中張立源團隊合作研究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高水平師資匯聚成就人才“高地”。學校擁有院士43人(簽約引進與自主培養全職院士22人),國際會士35人,“國家特支計劃”專家1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1人。100%博士學位、90%有海外工作經驗,60%在世界前100名高校工作或學習過的教研型教師隊伍,南科大如磁石一般,招攬天下英才,擦亮人才品牌,已連續四年獲得深圳“人才伯樂獎”第一名。同時,許多人才在南科大匯聚成長,湯濤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深圳本土培養的首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機械與能源工程系講席教授王海江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席教授劉俊國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風險分析預測與管控研究院院長、講席教授Didier Sornette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瑞士工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杰出訪問教授Joseph Sifakis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李鳳亮、李闖創等入選“國家特支計劃”,譚斌、劉心元等一批與南科大共同成長的青年學者獲得“杰青”等榮譽……
多層次培養方式助學生“高飛”。學校以學生學習效果為中心進行教學改革,以“學分制、書院制、導師制”和“國際化、個性化、精英化”為核心的新型協同育人體系特色日益凸顯。注重科研與實驗相結合,推行本科生全程參與導師科研活動。2020屆本科畢業生中,約65%本科畢業生赴境內外名校深造,其中直博比例近24%;而就業畢業生中,85%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帶著“南科大”的創新烙印,進入境內外名校和知名企業。
創新機制、一流人才、一流平臺,構筑了新時代新興大學的“標高”,成為學校邁向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因素。
作為立足深圳的大學,南科大從來不僅僅是“象牙塔”。南科大成立了聯合科技機構27家,與深圳各區開展了密切合作:與南山區合作推動南科大附屬教育集團建設,提升南山北部片區基礎教育辦學水平;與寶安區合作籌建深圳工業技術研究院,助力寶安區產業轉型升級;與福田區政府合作,入駐國際量子研究中心,培育新一代量子信息技術產業鏈;與龍華區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坪山區政府簽訂框架協議,在生物醫藥研究院的建設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為光明區大科學裝置群建設提供領軍人才支持……
以醫學院為依托,南科大為深圳的醫療事業不斷貢獻力量。深圳市內醫院中,南科大深度合作醫院達10家,包括直屬附屬醫院3所(含一所在建的校本部醫院)、區校合作共建醫院2所、教學醫院5所。
在服務產業升級方面,南科大鼓勵教職工創新創業,成立了46家科技創新企業,在固態電池、癌癥早篩技術、5G通信、超硬材料等領域率先布局。與云南省科技廳、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云南能投集團共建國際創新中心,攜手打造產學研合作新典范。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優秀畢業生留在深圳乃至大灣區就業,為區域發展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發揮高校“人才蓄水池”的作用。
如今,屬于南科大的新征程中已然開啟,新征程中,不變的依然是改革創新的姿態。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只有改革創新,才能先行示范。
在深圳通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道路上,南科大將搶抓“雙區驅動”的歷史機遇,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范例,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學科團隊建設為核心,以凝練學科方向為抓手,以基礎學科的系統性原始創新為牽引,優化學科布局,實現主干學科與支撐學科相得益彰、互相支撐、協調發展,鼓勵新興交叉學科深度融合,進一步培育新的交叉學科生產點,產出一流的學科成果。
同時,南科大還將服務國家和區域建設列入了學校的創新愿景中--學校將進一步融入區域創新體系,加強與深圳知名企業的合作;依托醫學院建設,布局基礎醫學、藥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學科,提升深圳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建設部分特色人文學科,成為深圳文化創新的重要陣地;對接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培育服務未來與城市發展的交叉學科……
這是南科大生來的責任使然——與特區同頻共振,為城市譜寫未來。
站在特區建立四十周年的歷史節點,南科大正帶著創新基因走向世界,為特區的先行示范探路前行。作為新時代的高等教育樣本,南科大向世界展示了特區在四十年后并未褪色的理想主義光芒。這種理想曾經照亮了特區的歷史,也將指引著特區的明天。
(聞葭)
報道鏈接:http://sztqb.sznews.com/PC/layout/202008/26/node_B21.html#content_909820